<span style="white-space:pre"> </span>在聽覺傳導通路上,耳蝸是對聲音信號進行編碼的重要器官。<br /><br /> 而在耳蝸中,毛細胞是負責聲電轉換和聲音信號編碼的主要感覺神經細胞。<br /><br /> 但是,因為毛細胞非常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損傷,導致了感音神經性耳聾的發(fā)生。<br /><br /> 在此領域上,我國學者首先發(fā)現了線粒體DNA突變是導致遺傳藥物性耳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<br /><br /> 此外,學者們還發(fā)現了耳毒性藥物(氨基糖甙苷類藥物)能夠導致內耳毛細胞的凋亡。<br /><br /> 利用毛細胞損傷動物模型,我國學者研究了內耳毛細胞和聽覺神經元的保護作用和分子機制。<br /><br /> 除了氨基糖苷類藥物之外,順鉑作為一種經常用于治療多種腫瘤的化療藥,同時具有明顯的耳毒性。<br /><br /> 我國學者發(fā)現FSK具有減輕順鉑耳毒性所致的聽力損失的作用,該項研究還發(fā)現了其作用機制可能與FSK抑制線粒體凋亡通路以及激活活性氧產生有關,這表明FSK具有拮抗順鉑耳毒性的潛能。<br /><br /> 自噬在耳毒發(fā)生過程中發(fā)揮了重要的作用,在這個領域我國科學家進行了很多探索性的工作,他們發(fā)現激活毛細胞自噬,可以有效促進毛細胞存活,防止藥物性及老年性耳聾。<br /><br /> 來源:2021聽力健康藍皮書</span>" />